工人日报:重点工程发力“新基建”-【装配式建筑产业网】
目的地搜索 用户中心

工人日报:重点工程发力“新基建”
2020-09-23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


“今年以来,‘新基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铁路方面,传统铁路基础设施的融合创新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国铁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陆东福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铁路部门将加大开展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铁路建设、运输服务中的研究和应用,提升铁路工程建造、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促进铁路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各地稳投资、抓项目,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发力“新基建”,落地提速。

智慧建造平台助力京沈高铁最大客站

5月30日10时28分,伴随最后一根长13.5米、重10.8吨的钢结构杆件在37米高空完成合拢,北京七大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的星火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星火站是京沈高铁的最大客站,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规划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北京至东北三省的重要交通纽带,也是国内首个运用综合智慧管控系统的高铁站房。

据中铁建设集团项目负责人王伟介绍,星火站钢结构屋盖施工分布广、吨位大、跨度大、精度要求高,整个屋盖由多达1.5万根杆件焊接组成。按项目钢结构安装负责人汪韦韦的说法,就是“安装难度不亚于外科手术”。

为此,中铁建设集团自主研发了“156智慧建造平台”。王伟介绍说,这是一套整合物联监测和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建造平台,整合了现场智能监测终端、地理信息模型、BIM模型以及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叠代升级。

王伟在手机上全程监控了整个提升过程。3D站房漫游可视化系统实时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一旦发现故障点,远程运维系统介入,故障点的各类信息就会以短信等形式推送到检修人员手机上。“与传统模式相比,星火站综合智慧管控系统真正实现了智慧建造,极大地节省了后期车站人工维护成本。”

自今年2月份以来,中铁建设运用“156智慧建造平台”中的智慧劳务功能,有效掌握每天劳务用工人数、出勤情况。“不仅全体管理人员无一人感染,劳务人员、供应商等相关合作方也实现了零感染。”星火站项目党支部书记刘彦涛表示。严密的防疫措施加上科学有效的组织安排,使现场劳务人员从2月初的80多人增长到1200多人,只用了短短20多天。

星火站预计年底达到通车条件,通车后将实现北京至沈阳“2.5小时交通圈”。

“简统化”零部件安装用上了机器人

5月31日,正在建设的盐通高速铁路南通区段,完成电力、信号、电气、通信(四电)静态验收。据上海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苏北指挥部指挥长汪永平介绍,盐城至南通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计划于年底开通运营。

“此次验收,标志着国铁集团重大科技课题成果首次在工程实践中取得成功。”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盐通项目副经理罗健表示,自此,接触网简统化安装正式在全国铁路推广应用,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去”。

所谓“简统化”,就是接触网安装过程中“简单统一标准化”,该技术在盐通高铁首次全线应用。

据了解,当年中国高铁电气化引进国外技术时,有德国、日本、法国等多种样式,造成零部件规格多样化、零部件材质标准不一致等现象。此外,在信号领域某些设备也长期依靠国外产品。“各条线路接触网零部件不统一,不仅使运营维修成本居高不下,也给安装施工带来极大不便。”中国铁建电气化局盐通项目部负责人李继亮表示。

近年来,铁道科学研究院等单位通过联合攻关,接触网设备逐步实行中国标准,信号自主化RBC逐渐打破类似产品国外垄断的现状,真正实现了国产自主化。

走进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海安保障中心,仿佛走进了一个“未来科技世界”。

一个“机器人”在工作:随着电脑操作台前的技术工人输入数据,按下操作按钮,智能机械臂来回摆动,上料、对齐部件、切割、螺丝紧固……一组接触网腕臂就迅速装配成形。而码放整齐的货柜上,各种型号接触网简统化零部件都有特定的“身份证”,二维码一扫,材料的出厂信息、规格型号、安装工艺等一目了然。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的铁路“四电”施工中是从未有过的。中国铁建电气化局常务副指挥梁伟冬介绍说,这个中国唯一的“机器人”,是他们首次研发应用的“接触网简统化智能腕臂预配平台”。

“使用零件少、安装便捷、操作简单,仅腕臂安装时间就比之前缩减半个小时,既减少差错率,又降低检修频率,大幅增加了运营的稳定性。”梁伟冬说。

雄安高铁站着力打造智慧交通典范

5月29日上午,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京雄车场屋盖钢结构完工,为今年年底京雄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铁十二局雄安站总工程师贾玮表示,雄安站总规模13台23线,工程建筑主体共5层,其中地上3层,地下2层,局部设夹层,建筑面积达47.5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66个足球场的大小,规模位于全国高铁站的前列。

运用“电脑场景模拟”和“模块化建造”让传统的铁路建设如虎添翼,让京雄城际这条未来的“智能高铁”具备“更强大脑”。

作为雄安新区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充满科技色彩的雄安高铁站“从头到脚”都是数字化的产物。

中铁十二局雄安站科技部部长郑河舟介绍说:“整个屋盖钢结构吊装与其它工序同步实施,4台重型塔吊和多台汽车吊同时高空散装,通过科学统筹、模拟分析和精密计算,规避了干扰。通过BIM技术和智能测量机器人,以科技引领施工,提高效率,保证了精度与质量。”

雄安高铁站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成果,着力打造智慧型交通枢纽的典范。据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京雄城际铁路项目负责人西穷介绍,该站运用监控与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实时监控客运设备运行状态,全面提高了客运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过去10年,高铁‘四纵四横’网络的完美收官,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红利。未来10年,高铁‘八纵八横’的建设,还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雄安高速铁路有限公司雄安站房指挥部工程部部长杨尚东说。(工人日报记者 刘静)

声明:以上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热词搜索:工人日报 重点工程 新基建

上一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项督查工作动员培训会在京召开
下一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

装配式建筑产业网•建筑工业化智慧之窗
新闻热线:010-63381153
投稿邮箱:cnpbi2020@126.com